近日,江蘇南通如東縣環衛處南區60余名環衛工人每人領到一個“白盒子”,根據要求他們上班時必須佩戴。“據說這是GPS,用來監管我們工作的。”此舉引發廣泛關注。有環衛工人稱這一做法讓他感覺不自在,也有市民表示這是對環衛工人的不尊重。如東縣環衛處一名負責人解釋稱,該設備為便攜式定位終端,是為了實現智能環衛管理。(9月16日《現代快報》)
對于讓環衛工攜帶GPS,輿論的批評主要來自于兩個層面,一是環衛工在戶外作業,其活動軌跡靈活性更大,只要保證他們在規定時間內,負責區域的清潔達標即可,管理者大可不必時刻監控環衛工的行動軌跡。二是盡管“管理者也攜帶”,但管理者多半在室內辦公,與一線環衛工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性質都不相同,二者以同樣的方法來要求并不符合實際,從人性化的角度看,這也是對處于相對弱勢的環衛工的一種心理傷害。
如東縣讓環衛工攜帶GPS其實并不是突發奇想,而因為江蘇全省現在正在推行“智能環衛”活動。但很顯然,如果對于機械化的環衛設備進行定位監督,毫無疑問可以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和規范程度,但對于工作簡單、效果顯見的環衛工來說,佩戴智能設備反而讓環衛工感受到一份隱隱的不信任感,這似乎與初衷相距甚遠。
管理學有這樣的共識:“管理從尊重開始,從信任做起”,對環衛工的信任和尊重恐怕遠比一套GPS有效。所以與其用智能設備來監控環衛工,還不如用在對工作效果的監控上,以結果為導向,以考核為標準,并用制度的規范和福利的保障來完善管理。
因此,通過這一事件,當地環衛部門也應該反思,如何從尊重和信任中保障環衛工的職業尊嚴和基本權益,如何在落實勞動紀律和待遇福利的同時,提高環衛工作的管理效率。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。
垃圾桶生產廠家--湖南宏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